■昨日,副市长成洪波约见社工池文华回应“建言信”,并就社会建设工作深入交流。(记者 蓝业佐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很意外,也很感动!”昨日上午,副市长成洪波约见社工池文华,池文华开心之余流露出感动之情。不久前,他以一名普通社工的身份给市委、市政府写了一封信,建议要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大社工人才培育力度和搭建倾听民意的平台。约见中,成洪波就社会建设工作与池文华进行了深入交流。市民政局局长杨东如代表市民政局对来信中提出的建议做了详细回应。
来信加快有关工作的推进步伐
池文华是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因为上个月给市委、市政府写了一封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建言信”,并经本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对社工以及社会组织的高度关注。
昨日上午11时左右,池文华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社工教研室主任,同时也是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周巍一同来到市政府二楼接待室,令池文华没有想到的是,市委、市政府那么重视他的“建言信”。
在约见座谈时,成洪波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封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不仅做了批示,还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要求领导干部认真拜读。“感谢你的来信,对我们的社会建设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于池文华在来信中提到的建议,成洪波表示,来信中提及关于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规范与管理等事宜已列入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来信加快了有关工作的推进步伐。
良性互动沟通还会越来越多
池文华说:“市领导这么重视我的信,我代表社工队伍表示感谢,听了市民政局对信中提到的建议的回应,我感到很激动,回去我要向我的同事们传达和分享。希望政府再多给我们一点时间和空间,让我们得到成长和锻炼,以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成洪波接过话说:“通过你的来信可以看出东莞的年轻社工们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看到通过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很好地吸纳市民提出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媒体很好地发挥了桥梁作用,社会工作者扮演了表达社会诉求和问题解决的代言人,这三个角色在这次互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也希望能继续保持这么良性的互动,接下来,这样的沟通还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社工机构的发展也将会更加健康有序。”
社工要抓住机遇做出一番成绩
7月18日,本报收到池文华的来信后立即转呈市委、市政府,截至昨日,从呈交到回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在昨日约见座谈时,杨东如代表民政局详细对来信所作的建议作出回应。
对于市民政局的回复,池文华表示回复很及时,既开放又全面。“我在信中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正面的积极的回应,给了我们社会工作者很大的信心。”池文华说。
池文华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让他很受鼓舞。他表示,这种重视是一种信号,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社工要抓住机遇,争取做出一番成绩。”
《民间策论》回顾
◎7月18日,本报收到社工池文华关于社会建设的来信,并立即转呈市委。
◎7月19日,本报推出大型策划《民间策论》,为倾听群众声音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为群众建言献策提供一个对话平台,为我市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7月1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阅读完社工“建言信”后,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将信的内容摘登发领导参阅。
◎7月20日,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召开,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谈及社会管理要扩大公众参与时,脱稿回应了本报将社工池文华关于社会建设的来信转呈市委一事,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社工和志愿者。
◎7月20日起至8月3日,本报围绕如何建立“官意”与“民意”沟通机制?如何发挥工会组织“桥梁”作用?如何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如何科学培育社会组织?如何解决教育资源均衡化难题?如何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等10余个话题,刊登市民的“金点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8月3日上午,副市长成洪波与市民政局负责人一道约见社工池文华,对信中提出的建议一一作出回应。
◎8月3日下午,东莞市社科联、东莞市社会科学院、东莞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民间策论——东莞社会建设圆桌论坛”举行,市民代表、网民代表、专家、部门负责人等围绕社会建设建言献策。
来信回应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有望年内建成
池文华在写给市委、市政府的“建言信”中,提出了要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大社工人才培育力度和搭建平台倾听民意的三个建议。昨日约见座谈中,副市长成洪波、市民政局局长杨东如对三个建议进行了回应。
■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加快移交
信中建言: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合格的社会组织,东莞可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方面,为被孵化机构提供专业的指导,让优秀的社会组织赢得时间和机会去成长,探索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回应: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事宜我们一直在谋划,此前我们一直在考察,学习社工机构发达的地方的管理经验,上海的做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要加强推进社会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任务是政府去培养和扶持社会组织。
我们已经开始行动,选了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地方做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接下来要加快移交、装修工程的进度,争取年内建成。接下来我们还要跟财政部门研究设立扶持基金,真正培育出一批信誉好、素质高、服务好的社会组织。今年我们计划从福利彩票中拿出公益金1000万元,作为开展公益创投的资金资助一批服务项目。
■ 完善社工发展和职业评价体系
信中建言:随着深圳将每名社工综合费用提高至7.5万元,而东莞仍然保持在6万元的水平,这让不少社工“回流”至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因此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否结合实际,适时提高社工综合费用,与深圳、广州持平,并在社会工作者人才落户、薪酬福利、晋升机制等方面制定政策,以便留住人才,稳定队伍。
回应: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扩大社会建设人才队伍。一是通过招聘社工,购买岗位服务。现在我们购买社工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多个,今年底要超过700个。二是在我们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和镇街干部队伍中,鼓励他们通过社工考核,考取社工培训证书。三是已在东莞理工学院及城市学院设立社工专业,今年已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我们既要培养人才,招聘人才,也要能够留住人才,所以我们要在经济上、生活上、收入上去关心他们。面对专业社工因为待遇问题“回流”深圳的现象,我们计划提高薪酬的标准,把每年6万元购买社工岗位的费用提高到每年7.2万元。市委、市政府一通过即可执行。在提升总体标准的同时,还要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指导体系以及对社工发展和职业评价的体系。同时要完善对社工人才鼓励型的政策,包括一些党团组织关系、入户,还有个人发展的一些需求等等。
■ 进一步提高听取民意诉求效率
信中建言:汪洋书记强调指出:“要更多地倾听来自基层的‘沉默的声音’。”搭建平台、倾听民意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可通过媒体开设“社会建设大家谈”栏目,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利于政府借助报纸等媒体平台,收集舆情、反映社情。
回应:民政部门是一个维护民生权益的重要部门,也是联系群众最为密切的部门之一,在倾听民意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各级领导接访和深度调研,但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搭建各种平台。
同时,我们要发挥社工队伍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发挥基层民政干部的作用,和社区这些工作人员的作用,让听取和反馈民意诉求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媒体已经在很好地完成沟通民意的作用,征集了很多民间意见,接下来,这样的工作希望还要继续保持。
来源于东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