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人力资源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五年,东莞市人力资源事业发展蓝图业已绘就。
到2010年底,东莞市人才总量达到121.28万人,较2005年的83.89万人净增37.39万人,年均增长7.65%;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1.7%以内,就业形势稳定;普通劳动力资源供给多元化,至2010年底,在人力资源部门登记用工备案、使用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员工已达347.49万人。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大城市间的人力资源争夺呈升级态势,以往东莞吸引人力的特有优势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东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吸引力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渐趋弱化,给人力资源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新出台的《规划》有哪些亮点,如何引领未来人力资源事业的发展?日前,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有关负责人就此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为此次规划作权威解读。
【亮点】
规划战略意义提升 “人才优先”多次出现
原文
根据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律和东莞的实际情况,未来五年,东莞的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开放调整、充分就业、人才优先、整体开发。在推进东莞人力资源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的过程中,开放调整是前提,充分就业是重点,人才优先是根本,整体开发是保障。
解读
南方日报:“十一五”时期,东莞市人力资源事业有一个规划叫“人才十一五规划”,而这次推出的这个叫“人力资源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人才”到“人力资源”,有什么不一样?
人力资源局:应该说范围更大了。以前的那个规划主要针对人才来讲,现在的这个上升到全市的人力资源层次,不仅包括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人才,比如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现在这个规划就囊括了全市所有的人力资源范畴,包括普通劳动力也算在内。因此这是面向全市人力资源的一个整体规划。将指导未来5年全市人力资源的发展工作。
南方日报:怎样理解此次规划的“开放调整、充分就业、人才优先、整体开发”指导方针?
人力资源局:这个方针就是未来东莞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的核心出发点。其中,充分就业和人才优先是最主要的内容。
东莞目前有两个情况,一是就业机会多。如何在东莞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前提下,促进本地就业,这是一个方向。但这是面上的东西,作为长期考虑,东莞要实现产业调整,就必须往高端人才的发展。所以除了做基础的就业计划,还要以“人才优先”为原则。
连起来看,这就是“整体开发”,不能有偏颇。而要做到这些,需要以调整为前提。所以在规划中我们说,“调整是前提,充分就业是重点,人才优先是根本,整体开发是保障”。
南方日报:关于“人才优先”,在这次规划中多次有体现,特别是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强调尤其多。这能否说明东莞对于人才的需求到了特别迫切的地步?
人力资源局:对。东莞的就业人力资源工作关键是要在专业性人才有方面取得,一个新的突破,所以我们在规划中特别多次强调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如说第一条就是突出培养引进高层次的人才。还有我们的三年主要任务,以及后面的第四、第五、第六点都有提到人才这方面的。其实它不仅是一个信号,也是我们未来工作中非常具体的要求,接下来5年,我们会大力开展好这一工作。
【方式】
划分类别 载体建设和服务建设都不少
原文
统筹各类人力资源队伍建设:1、党政人才。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专业技术人才。4、社会工作人才。5、农村实用人才。6、普通劳动力。
解读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这一次在“统筹各类人力资源队伍”中对于人才的类别有一些新提法,这是怎么来的?
人力资源局:这几类人才是国家定的,对应的就是国家能源人才规划。其中农村实用型人才和社工人才是国家新提出来的。社工人才东莞2009年就开始发展了,但是没有专门作为一类人才去区分,今年国家将其列为专门人才了,所以我们也做了划分。而农村人才以前都有,但是用农村实用人才这种提法是第一次。
南方日报:那么在这些人才的发展中,东莞未来的方向是齐头并进,还是有所侧重?
人力资源局:总体来说是协调统筹发展,但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还是重点。这些人才的引入我们主要考载体建设和服务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人才基地、博士工作站、培训中心之类,发展一个载体,让他们能够进来。进来之后第二件事就是做好服务,让他留得下来,例如我们的一站式人才服务点等,就是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建立一个适合他们的氛围。
因为留住人的不能单单靠一份工作,必须做到成果转化、能力发挥、生活质量提升,有这些东西才能让人留在东莞,如果他们在这里感觉到自己在贬值,能力发挥不出来,肯定走人。
南方日报:载体建设是个什么模式?
人力资源局:载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高端人才。目前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都是我们的载体,基本上未来5年也是这个思路。通过市里和当地一起发展,走高端路,通过良好的环境和成熟的配套吸引高端人才过来。
另一类主要针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提升,这项工作已经启动,比如市里要建重点培训的基地。我们希望以此使用人单位方要重视这些技术人才的培养、投入,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在这里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创新】
培养责任意识 让企业关起门解决矛盾
原文
体制要管用,机制要灵活,做到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统一。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和鼓励人力资源事业的发展。
解读
南方日报:这次规划有一个“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机制”的提法,目前打算在哪些方面实现机制创新?
人力资源局:不光是对于引进人才服务的创新,还有对劳动力资源的服务创新,特别是对普通劳动力的服务。
南方日报:其实对于普通劳动力而言,主要的服务诉求是对权益的保护,事实上这也是东莞一直面临的最大难题。在这方面今后有什么样的创新?
人力资源局:以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人力资源局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消耗了不少的社会资源,但是效率比较低、代价比较大。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必须把重点放在企业,要让企业有社会责任意识。
我们将积极发掘用人单位要把化解矛盾承担起来,也就是说自己协调自己的矛盾。企业和员工发生的矛盾,双方做到内部协调解决,不要一下子放到社会,经过各方面矛盾一激化,最后形成一个企业、政府、社会三方的矛盾,而且难以调和。
根据以往经验,这种事情往往是由于企业把内部调和的门关了,员工只能就跑到政府去投诉了,如果这扇门是开着的,那么企业员工不用走出去,矛盾在用人单位自己内部解决了。所以我们要培养有责任感的企业。
南方日报:从技术层面上具体怎么操作?
人力资源局:在我们政府的行政人员、执法人员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试图通过“两网化”来实现。
一是网格化。将企业分区域,把区域落实到具体的人去管,落实到专门的人上。二是网络化。网络化就是将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纳入到我们的网络上,网络会根据它的实际情况,或者我们平时对它管理的情况,也放到信息系统里面,对这个企业给一个系统的评价,出来的就已经形成分类管理了。根据网络信息,对这些企业做一些分类评价,我们重点就放在一些有问题的企业上去。
因此,现在正尝试一些企业建立法制宣传员、联络员的制度,还是在一些初步选定几十家企业,看看他们在这个当中什么是需要关注的,我们及时和企业沟通。发觉这个企业有改善的地方,我们可以给一个建议,告诉他们怎样解决矛盾。因此,如果他把我们的意见采纳了,有效地解决了问题,那么矛盾到此为止。
【成效】
高技能实训中心或明年投入使用
原文
东莞市“十二五”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一)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二)骨干人才国际化培训工程;(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五)全民技能提升和储备工程;(六)本土研发人才提升工程;(七)调解员、仲裁员能力建设工程;(八)技师学院和高技能实训中心建设工程;
解读
南方日报:此次规划还有没有其它亮点?
人力资源局:几大项目工程的提出。它们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这5年过后再看回来有什么建树,就是看这个。我们希望通过重大工程去带动前面的工作,因为那么多工作不可能什么都抓,也抓不完。必须要有一个点来统领,要不就建立一个机制目标,要不就落实这个重点项目为目标带动总的工作。
南方日报:在这几大工程中,高技能实训中心建设工程似乎比较受关注。
人力资源局:对,这将是未来5年东莞市人才建设培养的标志性工程。建成之后,将帮助有需要的技能人才,更重要的是这个场所是免费的。
南方日报:这个中心具体是怎样的运营模式?
人力资源局:打个比方,我们今后如果搞一个数控机床,企业培训就不用自己买一台数控机床回来培训,你把人送到那里,政府免费给你培训,以此帮助企业节约培训投入成本,增强企业对于人才后续发展的关注。
对于这个中心,我们最初的定位就是,凡事企业做不了、不愿意做的,社会也做不了、不愿意做的,都由政府来做,由政府来投入,政府向东莞的职业学校、职工学校提供一个实训场所,解决从政府的资源到企业的重复投入的问题,一台数控机床可能要几百万元,每个企业也不可能都买一台回来,而且也不是正常用,是员工培训的时候才用。政府通过投入这样一个实训基地,就可以使用公共资源,不用重复投入。根据目前的情况,这个工程明年可能就投入使用。
留才策略研讨会12日举行
■相关
南方日报讯 针对目前人力成本高涨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局势,一场名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代的福利——留才策略”的研讨会将于8月12日举行。此次活动由中意人寿联合智通人才、美世咨询举办,届时将有百余家企业的HR共同探讨企业当前的留才困境及应对之道。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将邀请美世咨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到场,针对企业福利新标准及变革企业员工福利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对高成本市场下的企业留才措施进行现场答疑解惑,除此之外,多位外企资深HR经理也将到现场分享自身的福利措施和留才之道,希望给企业的留才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来源于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