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保代理、上海社保代理全国热线:400-656-0878
杭州社保代理、上海社保代理杭州热线:0571-88210754
杭州社保代理、上海社保代理上海热线:021-64307632
杭州专业人事代理、社保代理、社保挂靠、人事外包、杭州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公司 杭州专业人事代理、社保代理、社保挂靠、人事外包、杭州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公司
人事外包,社保代理,劳务派遣
人事外包
人事外包,社保代理,劳务派遣
 
人事外包,社保代理,劳务派遣 企业人事外包-什么是人事外包
人事外包(HR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即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但托管人员仍隶属于委托企业。这是一种全面的高层次的人事代理服务。more...
政府工作报告:5年内20种大病报销比例提至90%
 医保、社保、PM2.5监测……这些都是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些内容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本报记者昨特地约请我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请他们一起为这些热点“把脉”。 本报记者 于英杰 王 赟

    关键词 医疗保障

    报告原声: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5年内20种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90%

    省医保中心主任胡大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我省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在每人200元以上,今年年底我省每人每年补助标准最低将达到240元,这也是我省今年要落实的10件民生实事之一。

    “今年年初我们已经将12种疾病纳入到了新农合大病保障范围了。”胡大洋表示,今年我省全面提升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了农村重大疾病保障,全面开展了儿童白血病等8个病种的大病保障,确保符合救治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与农村医疗救助相衔接,使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各统筹地区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种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将切实减轻城乡参加新农合居民的医疗负担。”

    胡大洋告诉记者,到2015年,我省将选择不少于20种重大疾病,结合医疗救助,将报销比例提高到90%,帮助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据胡大洋透露,去年我省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为人均230元,今年会提高到人均每年300元左右,其中各级财政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

    不仅如此,我省今年还将扩大新农合省级联网医院范围,以市为单位统一新农合补偿政策,推行转外就医预约服务,全面开展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联网即时结报。

    关键词 PM2.5监测

    报告原声: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13个省辖市今年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江苏通过节能减排,使得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得到有效控制,并未大幅超标,空气超标的主要因素是可吸入颗粒物,通过监测来看,南京、苏州等省内主要城市居高不下。

    目前,我省城市大气污染已由传统的煤烟型向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叠加造成的复合型污染转变,细颗粒物PM2.5超标等因素导致的灰霾污染日益加重。

    “各市都有个时间表,南京是今年7月份正式公布PM2.5,无锡、苏州也都已经打算提前公布PM2.5的数据。”关于大家十分关心的PM2.5监测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江苏将分两步走:今年完成68个国控点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改造,增加PM2.5、臭氧等监测指标,13个省辖市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2013年,各县市全部形成监测能力,形成覆盖面更广,能够满足新国标评价要求的监测网络。

    此外,该负责人还透露,今年还要专门制定关于防治空气污染颗粒物的法规,目前已经报省政府待批。“南京正在试点的对马路积尘进行监测并公布的做法,将在全省推广。”

    “未来5到10年,江苏要主动顺应时代需求,把恢复蓝天作为重中之重,一年至少让老百姓享受80多天‘森林呼吸’”。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到2015年,江苏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重达92%以上,可达到335天。

    关键词 保障房

    报告原声: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

    今年我省将竣工13万套保障房

    房价、舒适度、保障水平、分配公平,这些都是保障房吸引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首次将保障房“竣工量”纳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竣工13万套保障房。

    “之前政府一直强调大规模建设,但老百姓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可以住进去,而随着今年13万套保障房竣工,老百姓将更快地享受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给大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年除了竣工13万套之外,还要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1.5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5万户,这一部分加起来共要完成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任务36万套。

    据该负责人介绍,国家大规模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2年,江苏已经开展了3年多,但是住房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现在保障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其实是分配的公平和管理的可持续性问题。”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此前大家都关心的一些生活条件改善的受保障对象如何退出的问题,以及让住户从房子里退出来确有困难的,是否可以采取提高租金的方式来实现“政策退出”等等,都是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今年我们会选择有关城市进行试点,为全省推广探索实践经验。”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报告原声: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今年我省社保卡总量将达1960万张

    社会保障服务能力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享受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圈”,目前在所有的街道、乡镇和社区设立劳动保障所(站),配备专职人员的村级平台建成率也达到96.6%.今年,我省将结合“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全覆盖,确保所有配备专职人员的村级平台百分之百建成。这样,参保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社会保障服务。

    据了解,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的整合归并,我省已经在进行,诸如养老金发放、企业年金等服务都已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与此同时,我省不断提升社保信息化建设水平,服务于整个社会保障运转的“金保工程”顺利推进,其中省、市两级的数据中心功能不断增强,在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四级专网全面贯通的同时,社区专网的联网率也达到85%以上,这为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在更大范围内发放提供了基础保障。

    今年,我省将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加快建设覆盖全省、联通共用、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加快发行和推广应用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拓展应用范围和服务功能,在去年发放统一的社会保障卡1444万张基础上,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的发放速度,到今年末,使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总量达到1960万张,发行范围覆盖各类服务人群,更加方便参保人员办事。

    关键词 户籍管理制度

    报告原声: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近400万流动人口落户江苏城镇

    经济发达的江苏是外来人口比较喜欢的地方,到去年底外来人口约有1700万人。近年来,随着江苏对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推出全面推广“居住证”制度之后,一大批外来人口成为了“新市民”,逐步享受到“市民待遇”。更有一批外来人口直接在江苏的大小城市落户,成为“江苏人”。

    记者从省有关部门了解到,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南京等地是外来人口的主要落脚地。为了让外来人口在为江苏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我省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纳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据省公安厅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到2011年底,全年累计为399.9万外来人口办理了城镇落户,其中,直接进入城市落户的有191.3万人,进入小城镇落户的也有208.6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到去年底,全省有70万流动人口的子女在江苏的各个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85%;全省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和比例均居全国前列。

    千余万外来人员成为“新市民”

    大量外来人口落户江苏城镇的同时,我省对未达到落户条件的外来人口,推出“居住证”制度,让他们成为江苏各城市的“新市民”。所谓“新市民”,是近年来江苏尤其苏南地区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致力于“外来务工人员”研究的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春龙认为,“新市民”,主要是指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前来投资、经商的外地人或老外,其中外来务工人员是主体。

    “江苏新市民的整体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他介绍,首先表现在基本生存劳动权益得到维护,比较明显的是,在全省数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他们的收入逐年提高,而且拖欠工资情况大为减少,落入“腰包”的实惠比以往多了。其次是安家落户的途径放宽,除了优秀人才直接落户,还能通过买房等方式,成为当地市民;暂时不能落户的,也会逐步拿到“居住证”,为在当地安家落户做好准备。

    进了“江苏门”,就是“江苏人”。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发放“居住证”,每个市都要启动发放居住证,通过完善管理服务,实现流动人口“一地领证全省通用”的“一证通”。目前试点最早的苏州已累计发放200多万张,预计今年7月,苏州将全面完成居住证的发放。据了解,在江苏的流动人口拿到居住证以后,能享受本地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待遇和服务。

    来源:扬子晚报

评论 时间: 2012-3-7 9:47:14 作者: nana 点击:
相关资讯: